欢迎光临四川资讯网!

今天是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

关注社会热点

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低层次父母才和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,一流父母是这样过度矛盾的

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,正准备下班,想到家中“叛逆”的孩子,你是否会长叹一口气,偶尔也会冒出“我再加一会班、晚回一会家吧”的想法吗?

无独有偶,你是否也经常听到:“周六周日在家,因为要教育孩子,比平时上班还累”的说法呢?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宝贝会这样让你头痛吗?问题就出在——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。


孩子不听话就讲道理,这种处置真有效吗?当心适得其反

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,我家中有位亲戚便是如此。

她的女儿今年10岁了,一直以来就活泼好动,经常在家里闹情绪、发脾气,每到这时,妈妈便按照网络上学来的教育方式,说不能打骂孩子,要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,与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。

但却并没有成效,不仅当时没有安抚到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认识到错误,反而愈演愈烈,一开始女儿只是“阳奉阴违”口头上答应,现在甚至无法正常沟通。


这让妈妈十分头痛,她经常对我说:难道平等地讲道理也不对吗?一定要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吗?

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,孩子的3-6岁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,如果在这个阶段,父母与孩子无法培养一个良好、健康的沟通方式,那么在后续的教育中,随着孩子的心智日渐成熟,教育沟通将更加困难,就如同上文的那位母亲一样。

话说回来,上文母亲中“与孩子平等地讲道理难道不对吗”的疑虑,与孩子平等交流当然正确,但低层次的父母才和孩子讲大道理,一流父母要学会过渡矛盾。


低层次父母才和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,一流父母是这样过度矛盾的

一:转移注意力,避免孩子陷入焦躁情绪。

在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时,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一定都会激动,如果这个时候放任自己和孩子发泄情绪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让妈妈和孩子都因为情绪上头,做出事后后悔、伤害彼此的行为。

家长毕竟是成年人,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途中,家长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是十分重要的,所以家长保持情绪的镇定,也有助于孩子养成一个平和心态。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放平心态、避免陷入焦躁情绪呢?


成年人的解决办法可能是换一件事做,或者一个人静静,但孩子不懂,我们要学会这一招——转移注意力。与孩子玩一个游戏、或者带孩子去游乐园玩一玩,让孩子从焦躁的情绪当中走出来,避免情绪的发泄。

二:适时示弱,让孩子明白你的想法

很多时候孩子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发脾气,是因为家长之前错误地塑造了“威严”“至高无上”的权威形象,但其实这是家长过往错误教育方式酿成的恶果。

就像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一样,他们都有保护弱小的向善之心,家长要借助孩子的这种心理与孩子沟通,适当向孩子示弱,让孩子明白你的想法,这样不仅简单有效,还能保护孩子的向善之心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

三:懂得倾听,鼓励孩子表达自己

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,家长很多时候也是第一次当父母,我们要抱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,多倾听孩子的想法。

在倾听的过程中,要注意三件事:第一个是即使听到自己觉得错误的想法,也不要打断孩子,等待孩子说完;第二个是引导孩子多说一些,尽量深挖,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;第三个是不要着急解决问题,这样又有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了。


老人家常说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3-7岁是孩子的成长敏感期,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阶段,这将为孩子后续的成长打下一个无比坚实的基础,同时也为我们家长后续的教育节省了不少的心力。

希望看完以上三个技巧的家长,能够开开心心上班,快快乐乐下班,不再出现文章开头的情况~

留言板话题:您是否也头疼孩子的教育问题呢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四川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推荐阅读
  • 近日,教育部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各省(区、市)2025年的高考举报电话,欢迎广大考生、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举报反映涉及2025年高考的问题线索。教育部及各省(区、市)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理,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。来源:[全文]
    2025-06-03 23:47
  • 全文长 2100 字,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天未亮时查看工作群消息,深夜仍在修改活动方案,节假日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……许多校长的生活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,在会议、巡查、沟通、迎检的齿轮中高速运转。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让管理者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误区[全文]
    2025-05-27 00:16
  • 为助力苏州家庭做好国际教育规划,5月10日,由新浪教育、微博教育、择校行联合主办的“新浪&微博2025国际教育春季择校巡展”苏州第二场活动如期举行。活动吸引了苏州本地老牌国际化学校、新锐学校以及上海优质学校参与,充分满足了苏州家庭对国际教育[全文]
    2025-05-22 01:08
  • 新京报讯(记者刘洋)近期,网友反映人教版《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》(PEP)(三年级起点)教材中的拼音名与某吴姓涉案艺人名字同音。今天(8月3日),人民教育出版社(以下简称“人教社”)通过官方公众号回应表示,书中对应的中文名是“吴一凡”,拼音[全文]
    2025-04-26 11:41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四川资讯网 sc.affnews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